联系我们
  • 邮编:230041
  • 电话:Email: jinanjizong@icloud.com
  • 地址:合肥市包河区望湖北路南侧吉瑞泰盛广场14层4-1420室

广东混凝土表面增强剂常见问题解答,起皮、泛白原因及解决

文章出处:本站 人气:328 发表时间:2025-09-22 11:27:51

混凝土表面增强剂作为提升混凝土表层强度、耐磨性与抗渗性的常用材料,广泛应用于旧混凝土地面翻新、新浇筑混凝土强度不足补救、墙体表面加固等场景。但在实际使用中,受材料选型、施工操作、基材状态及环境因素影响,易出现各类问题,不仅影响增强效果,还可能导致表面外观缺陷。以下针对混凝土表面增强剂的常见问题展开解答,重点分析起皮、泛白现象的成因与解决措施,为规范使用提供参考。


一、混凝土表面增强剂常见基础问题解答

(一)问题 1:增效剂完成后,混凝土表面强度增加不明显

原因分析

基材适应性不足:混凝土基材本身强度过低(例如) C15 以下)或表面砂严重(石材暴露,水泥浆流失过多),增效剂无法有效渗透,与基材牢固结合,难以达到预期的增强效果;

材料选择不当:所选增效剂类型与混凝土基材不匹配,如高等级混凝土(C30)或以上)使用低渗透增效剂,或使用需要潮湿环境的水性增效剂用于干燥基材;

施工用量不足:增效剂涂刷或喷洒量过少,仅覆盖混凝土表面,未充分渗透到表面(一般需要渗透) 5-10mm),不能形成完整的增强层;

维护时间不够:完工后未按要求进行维护,过早暴露在高温强风环境中。增效剂未完全固化,即缺水,影响化学变化和强度形成。

解决对策

提前检查基材:开工前用回弹仪检查混凝土基材的强度,如果强度过低(低于) C15)基材需要修补加固(如刷界面剂后铺设层析砂浆),然后使用增效剂;表面砂严重时,先用钢丝刷清理浮砂,再用高压吹风机吹尘;

精确选择:根据基材等级和状态选择增效剂,低等级混凝土(C15-C25)选择高渗透增效剂,高等级混凝土(C30)或以上)选择强粘合增效剂;干燥基材开工前可少量洒水湿润(表面无积水),然后使用水性增效剂;

控制施工用量:根据产品介绍要求确定用量,一般每平方米需要 0.3-0.5kg,分 1-2涂刷,第一次渗透后(约) 2-4 小时,视环境温度而定),再涂一遍,保证增效剂充分渗透;

标准化养护:完工后用塑料薄膜或湿麻袋覆盖混凝土表面,避免阳光直射和强风,养护时间不少于 72 环境温度小于小时 5℃时,应采取保温措施(如覆盖保温棉),避免增效剂固化缓慢。


(二)问题 2:增效剂完成后,混凝土表面渗透不均匀,局部有光泽差异

原因分析

基材表面平整度差:混凝土表面有起伏、孔洞或缝隙,增效剂沉积在低洼地区,高空渗透不足,导致表面光泽不均匀;

施工方法不当:喷涂施工时,喷嘴与表面之间的距离不同,或刷子在涂刷过程中出现混乱和用力不均匀,导致增效剂分布不均匀;

基材表面湿度差异:混凝土表面局部湿冷(如靠近水源)、局部干燥,湿冷区增效剂渗透缓慢,干燥区渗透迅速,形成外观差异。

解决对策

预处理基材表面:开工前用砂纸或角磨机打磨混凝土表面,修补明显的孔洞和缝隙(用修补砂浆填充并打磨平整),确保表面平整度符合要求(2) 米靠尺检查,间隙不大于 3mm);

标准化施工操作:喷洒时保持喷嘴与表面垂直,保持距离 30-50cm,以平均速度移动;刷牙时,使用相同的方向(如第一次水平刷牙,第二次垂直刷牙),用力对称,防止漏涂或重复沉积;

基材湿度统一:开工前检查混凝土表面湿度,若局部湿冷,应通风干燥至表面含水量不大于 8%(可用含水量检测仪进行检测),然后进行施工,确保整体湿度一致。


二、关键问题:脱皮现象的原因及解决办法

混凝土表面增强剂完成后脱皮(表面脱落和分层)是决定使用效果的常见问题。有必要从材料、施工和基材三个方面调查原因:

(1)分析脱皮现象的原因

基材表面清洁不彻底:浮灰、油渍、脱膜剂或旧涂层残留在混凝土表面。增效剂不能直接与基材结合,形成“隔层”。在后期,由于外力或温度的变化,表面很容易脱落;

增效剂与基材收缩率不匹配:所选增效剂固化后收缩率较大,而混凝土基材收缩率较小。两者之间的收缩差异导致界面应力和剥落;

施工间隔不当:分次施工时,第一次增效剂未自然干燥固化(一般需要) 2-6小时,具体以产品介绍为准),即第二次涂刷,双层之间没有有效的粘接,容易出现分层脱皮;

后期外力损伤:完工后未达到完全固化强度(通常需要) 7 大约一天),即进行人员行走、设备滚动或重物堆积,导致表面受力脱落。


(2)解决脱皮现象的对策

彻底清洁基材表面:启动前用扫帚清洁浮灰,然后用高压水枪清洁浮灰(水压保持不变) 0.3-0.5MPa),如果有油渍,用中性洗涤剂(如洗涤剂稀释剂)擦洗,然后用清水冲洗。干燥后,用钢丝刷轻轻刷表面,确保无残留杂质;

选用低收缩增效剂:购买时查看产品参数,优先选择固化收缩率低于 0.5% 对于增效剂,如果需要提高附着力,可以在增效剂中按比例添加专用粘合剂(需要遵循产品介绍,不能随意添加);

严格控制施工间隔:分期施工时,可通过“手指触摸检测”判断第一次是否固化——第二次施工前用手触摸表面,无粘触感,表面坚硬,防止间隔过短或过长(间隔超过)在施工过程中需要24小时轻磨表面);

防止初期外力影响:完工后设置警示标志,严禁人员、车辆进入,完全固化前(7) 防止重物堆积,如需提前使用,应检查表面强度(回弹值符合设计要求) 80% 以上),并铺设防护垫(如编织布、木板),减少直接摩擦。


三、关键问题:发白的原因及解决办法

混凝土表面增强剂完成后会变白(表面会产生白色粉末或斑点)。虽然大部分不会影响强度,但会损害外观美观。有必要有目的地调查和处理原因:

(1)白色现象原因分析

环境湿度及温度影响:施工环境湿度较大(相对湿度超过) 或温度较低(低于85%) 10℃),增效剂中的水分流失缓慢,内部可溶性盐(如钠离子和钙离子)随水分迁移到表面。水分流失后,酸盐结晶沉淀,形成白色斑块;

增效剂本身的成分问题:一些劣质增效剂中可溶性盐含量过高,或添加容易沉淀的填料,完成后容易出现发白;

完工后过早遇水:增效剂未完全固化(通常需要) 48小时以上)即雨水冲刷或洒水养护,表面未反应成分溶解,水分流失后形成白色残留;

混凝土基材碱含量过高:基材本身的碱骨料反应严重,内部碱性物质(如氢氧化钙)随水迁移到表面,与增效剂中的成分发生反应,产生白色盐。


(2)解决发白现象的对策

控制施工环境:选择相对湿度 50%-80%、温度对于15-30℃的环境施工,如果湿度较高,可以打开通风设备(如风扇和除湿器)以降低湿度;当温度较低时,可适当加热增效剂(不超过) 40℃,防止成分损伤),延长凝固时间;

选择优质增效剂:购买时选择正规厂家的产品,查看产品检测报告,优先选择“低碱”和“无盐沉淀”的增效剂,避免使用价格过低、成分不明的产品;

预防初期遇水:开工前注意天气预报,避免雨天施工;完工后 48 如遇降水,应及时覆盖防雨布(如编织布、防水布等) tarp),避免雨水冲刷;养护时等增效剂完全固化后,再洒少量水,避免直接洒水;

处理基材碱含量问题:如果基材碱含量过高,在施工前刷一次碱密封剂,密封基材内碱性物质的转移通道,待密封剂干燥(约) 24小时后,涂上增效剂;对于已经变白的表面,可以用干布擦拭表面的浮灰。如果擦不掉,可以用中性洗涤剂(如肥皂液)轻轻擦拭,然后用清水冲洗干燥。如有必要,用增效剂覆盖变白区域。


四、混凝土表面增强剂使用预防建议

为减少使用中各类问题的发生,除针对性解决已出现的问题外,还需做好前期预防工作:

施工前试涂:大面积施工前,先在混凝土基材的小面积区域(约 1㎡)进行试涂,观察 24-48 小时,检查增强效果、表面状态(是否起皮、泛白),确认无问题后再全面施工;

存储与取用规范:增强剂需存放在阴凉干燥处,避免阳光直射与高温环境,开封后需尽快使用(通常 7 天内),剩余产品需密封保存,防止水分蒸发或杂质混入;

施工人员培训:施工前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,明确施工流程、用量控制、环境要求等要点,避免因操作不规范导致问题;

后期定期检查:增强剂施工完成后,定期(1 个月、3 个月)检查表面状态,若发现轻微起皮、泛白,及时处理,防止问题扩大,确保混凝土表面长期保持良好性能。


上一篇:没有啦! 下一篇:广东
标签:
相关产品